什么是边界感?
其实边界感用通俗的话来讲就两点,一点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;二点是别人的事情能够懂得尊重。
自己的事情自己做
举个例子:
有个爸爸,他带着孩子去超市买东西,买了一堆,全是孩子吃的东西,然后孩子自己提着,爸爸却不出手。走了一会儿,看到孩子很累的时候,爸爸说需不需要我帮忙?
有的人会说,提东西是在训练孩子的边界感,是在训练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。其实要分清,如果是孩子自己的东西,他这样提,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,如果他提的是别人的东西,那我们就要向他表示感谢,这也是训练边界感的一种方式。
别人的事情要懂得尊重
边界感是对别人的事情能够懂得尊重,懂得尊重能够设身处地倒过来为别人考虑,能够以己度人。
别人的事情要懂得尊重,而不是马上施以援手。如果是在别人正在出丑尴尬时候非要帮助别人,给别人带来的只会是尴尬。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父母总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容易好心帮倒忙,也是因为边界感不清。那么父母做到边界感清晰,也训练我们的孩子做到边界感清晰。这样孩子的健康成长就会越来越好。
边界感的重要性
在日常生活中,不要教孩子大度,和谐,也不要逼着孩子抢回来,甚至是自己出手去帮孩子。只用教孩子这一点,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,那就是教孩子尊重别人的边界,更要守住自己的边界。告诉孩子这三点:
一,你可以不分享,但不是自己的东西也不要拿。其实日常里经常告诉孩子哪些东西是不属于他的,也不要强迫孩子分享自己的东西,多尊重孩子的意愿,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感受和想法。
二,教孩子学会商量。虽然有可能商量很久都不能达成一致。这个时候你可以跟孩子说,有耐心的孩子可爱。商量不是命令,相反,它是一种情感的交流。
三,为拿了别人的东西负责任。如果孩子有从外边拿回来一些铅笔,刀,画画本或者是玩具之类的东西,在你确定他不是交换而是私自拿了小朋友的物品时,你就可以带着他把东西还给小朋友,并要求他道歉,还和道歉就是让他在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。
帮孩子建立适宜的自我边界感,是我们能给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好的礼物之一。